一般情况来说,城市人均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是0.8到1公斤,而作为有着2200多万人口的北京,每位市民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十分惊人。为了能够从源头**控制垃圾产生量2010年,本市开始在600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,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小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。
为适应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,先后对750余座密闭式清洁站进行了改造,建成了4600多个可回收垃圾站点。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,再生资源回收率逐年提高。废旧电器、废旧家具等通过二手交易,增加了物品的利用周期,避免形成垃圾,这些垃圾实现了再利用。废旧纸张、金属、橡胶等通过分类回收,这些可回收垃圾得到了利用,作为原料进入了再生产环节。同时为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全市还开展了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,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绿袖标指导员队伍。通过这些措施和活动,首都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逐年提高,生活垃圾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。
2011年11月本市通过了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,提出了生活垃圾管理要遵循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的方针,要按照城乡统筹、科学规划、综合利用的原则,坚持政府主导、科学规划、社会参与、全市统筹和属地负责的要求,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服务体系,把生活垃圾处理确定为关系国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。